把經驗研究做爛,其實並不難。找個模型,找個大型資料庫就可以一直「生產」知識了。但這是知識嗎?什麼是我們在乎的知識呢?
2016-03-13 14:50
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美國西雅圖維吉尼亞梅森醫學中心(Virginia Mason Medical Center)的漢普森博士(Neil B. Hampson),與鹽湖城國際衛生保健組織(Intermountain Healthcare)的威佛博士(Lindell K. Weaver),近日投書到《醫學》(Medicine)、《歐洲內科期刊》(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)等國際醫學期刊,指控台灣有學者利用健保資料庫量產學術價值低的論文,消息傳回台灣後,引發醫界議論。
- 外國學者近日投書,指控台灣有教授量產灌水論文。(圖擷取自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網站)
在漢普森博士與威佛博士聯合署名的投書中,他們指控,某位台灣教授在2015年間向國際期刊投了151篇論文,但全都是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所做的研究,「這些研究似乎是模板化的,而不是由假設驅動。這些出自同一研究模型的論文多達150篇,但對於想做文獻調查的臨床醫師卻毫無用處。他每篇論文的論述都是『根據健保局資料,某兩種臨床情況有相關性』,但他所宣稱的相關性往往並不明顯。」
台灣學者被砲轟的消息近日傳回台灣,讓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12日在臉書發文諷刺,「這還能算是新聞嗎?就是聞名已久的切香腸式論文製造機量產方式啊,不然何以台灣學界會有一大堆大力擁護全民健保資料庫的學者,而且還聯手污名化質疑全民健保資料庫運用合憲性與適法性的『所謂人權團體』?」
http://bit.ly/2mqzEHm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