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經科學認證,法國僧侶成世界最快樂的人 |
作者 黃 嬿 |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18 日 13:49 | 分類 生物科技
|
一名法國分子遺傳學博士畢業後跑去尼泊爾出家,在科學至上的西方社會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,其身為哲學家的父親,跑去尼泊爾不是為了教訓兒子,而是坐下來討論人生哲學,他們的對話成為 1997 年暢銷 21 國的著作《僧侶與哲學家》,現年已 70 歲的僧侶馬修·李卡德 (Matthieu Ricard) 一生行善無數,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,且這頭銜甚至通過神經科學家的認證。
Matthieu Ricard 本身參與促進科學界與佛學界交流,譬如心靈長期修煉對大腦神經元可塑性影響的科學討論。英國獨立報報導,Matthieu Ricard 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接受 12 個月的研究,神經科學家 Richard Davidson 在他禪修時透過身上 256 個感測器發現,Ricard 的大腦產生非常高頻率的伽瑪波 (gamma waves),超過文獻紀錄,伽瑪波被認為是連結意識、注意力、學習、記憶的腦電波。
透過掃描同時發現大腦左前額葉皮質比右前額葉皮質活躍許多,使他獲得非常大的快樂感受和減少的消極傾向。左前額葉皮質可以抑制和負面的情緒及壓力有關的杏仁核,藉此幫助個體從挫折中恢復。
即使他不喜歡這個頭銜,但 Ricard 仍寫了許多本關於快樂的著作,包括利他主義,啟蒙之路和幸福,他把所有的稿費收入以慈悲雪謙寺名義,投入在西藏、尼泊爾和印度實施的 120 個人道援助項目,諸如診所、學校、孤兒院、老年人中心、橋樑修建等。
Matthieu Ricard 在西方人眼中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,他曾經對媒體說到他對這個頭銜感到很荒謬,他說他認識更快樂的出家人,以此頭銜讓他獲得關注,讓他一度想要隱藏起來,當時達賴喇嘛告訴他,這個世界需要他的指引,「如果他們要你當一個最快樂的男人,那就去當吧」。
問及其他人如何追求幸福,他認為仁慈和利他主義是關鍵,可以每天花 15 分鐘思考快樂的想法來訓練心智也有幫助,當中有科學背書,研究人員發現 20 分鐘的禪修可以讓人感覺更快樂。此外他指出,與他人比較、對抗也是有害的,他說,「與他人比較是快樂感受的殺手。」
(首圖來源:Flickr/Festival of Faiths CC BY 2.0)
http://bit.ly/2ehvj6G